大燕国汴州的端木氏,无论是在江湖还是朝堂上都是赫赫有名的氏族,与金陵的上官氏并称大燕两大世家,民间上便有“南上官北端木”的说法,两大世家一居汴州,一位金陵,南北遥相而望。

端木家主端木安在当朝位居二品重臣户部尚书,有经世之才,深得大燕皇帝宠信。

端木府邸在汴州无愧于第一大府,位居汴州城中心寸土寸金的玄武街,占地百余亩,五步一亭,十步一阁,亭台轩榭,金玉满园,尽显豪奢。府中还开凿一大湖,湖中饲有千条锦鲤,泛舟于湖中,观赏锦鲤翻腾也成为了端木族人的一大爱好。

在端木府邸的一处别院,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私塾先生与一华贵服饰的少年在讲课,二者时不时还互有问答。先生轻捋山羊胡,问道:“凤阳,昨日我与你讲述了当今天下格局,现在你来给我说道说道。”

端木凤阳起身道:“回先生,如今天下划分三国,我大燕国与周国、蜀国。其中我大燕国力最盛,周国次之,蜀国最末。但三国实力差距并不悬殊,所以天下隐成三足鼎立之势。”先生欣慰一笑,微微点头。

端木凤阳接着道:“而在如今江湖之中,也是存在了门派并立之势,民间流传歌谣‘少林武当,北斗太行,五岳齐并,上官端木各一方’……”

先生一声轻咳,打断了端木凤阳的讲话,板起脸道:“我问你天下格局政事,没教你那些江湖门派之势,这些江湖之事以后莫要再讲。你得明白江湖门派如何势大也无法与国家抗衡,千万铁骑踏过,什么少林武当之流,皆为烟尘。”

端木凤阳心虽有不甘,但也顺从的点了点头。

先生与他又讲道了当今大燕国的朝堂大事,足足讲道了三个时辰才罢。

在离去之时,先生回首语重心长的对端木凤阳说道:“凤阳,端木家对你寄以众望,还望你日后用心读书,不再去牵挂那些江湖杂事。”

端木凤阳心不在焉的点了点头。先生见状,轻叹一声,携书离去。

先生刚刚离去,一与端木凤年年纪相仿的家仆跑来,气喘吁吁道:“公子,出大事了!刚刚在演练场端木家习武族人进行操练,端木丈亭公子,以一人之力接连击败数位习武族人,并单凭一臂便举起场中央的千斤铜鼎!”

端木凤阳惊道:“青书,竟有这事!以前知晓丈亭兄气力远大于常人,但不知竟是如此神力!”

那家仆青书接着道:“丈亭公子举鼎之时,三爷也是在场,三爷的武功没得说,在端木家算是顶尖的存在,曾在燕周战争中,击杀周国士兵近百人。三爷当场断言,丈亭公子凭此神力,日后可有机会达到端木老家主的武学境界!”

端木老家主端木擎苍,武功传说已登峰造极,端木家新一代虽无人亲眼见过老家主,但也都是从小听闻其传奇事迹,对老家主敬佩至极。

端木凤阳不由神伤,心有所思,喃喃道:“我读书十余年,十年一日,夙夜经学典籍。虽痴心武学,却未能得偿所愿。”

家仆青书见此状,在旁安慰道:“公子莫要灰心,您以后可是要位极人臣,建功立业,家主观您读书天赋,请来知名的先生教您治国之道。您的成就在将来定不会比丈亭公子差。”

端木凤阳知是青书好意,摇了摇头,没有再说。

端木家的族人少年时便会进行分离教育,有武学天赋的进行习武,将来闯荡江湖。而那些有读书天赋的则教以治国之法,力图能进朝入仕。

端木凤阳便是后者,自小有过目不忘的天赋,熟读经典。其父当朝户部尚书、端木家主端木安甚是欣慰,特地聘请当地知名先生教其读书,愿子取得一番大事业。

端木凤阳也是不负父望,虽仅十六岁,就才学过人,小有名气。他曾一首清明之诗《瑟瑟》,传遍汴州千家万户。

端木丈亭操场单臂举鼎之事,在汴州城乃至整个燕北之地迅速传开,引得人们津津乐道。

千斤铜鼎,被一名十八岁的少年单臂举起,无论何处,都是值得谈论之事。众人感叹,端木世家又将出世一名武学奇才。

第一部作品,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