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人皆有爱美之心,这种人性的自然冲动牵引着诗情,牵引着种种艺术的前行。我们不需要繁文缛节,也不需要墨守成规,非要考证发据出其中的微言大义。硬生生制造出来一系列的精神枷锁,捆绑住思想中旁逸斜出总是不老实的触角。特别是在爱的领地内,一道道城墙并不能挡住春天的脚步。穷酸的司马相如一曲《凤求凰》引得大家闺秀卓文君跟他夜月私奔当垆卖酒,人世间的财富地位没有阻拦住他们;善良勤劳的牛郎用自己的质朴坚贞娶到了天仙织女,甚至在被王母娘娘用天河隔开后,也会有喜鹊搭桥促成其好,人神之隔也没有阻挡住爱情的聚合。这就叫至情至性。

&ep;&ep;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,那雌雄和鸣的关雎告诉人们,结婚的时间到了。见到身姿曼妙,贤惠舒雅的女子,男子怦然心动。自然法则再一次彰显出它的魅力。那就是他的好配偶,为了她,夜不能寐,辗转反侧。第二天一早醒来,弹琴鼓瑟、敲钟击鼓,在音乐的流动中,奏出一篇爱的华章。

&ep;&ep;古往今来,人们不停吟唱这首诗。为其爱的直接,为其爱的执着,也为其洗尽铅华、不饰雕琢的纯真质朴。在充满欲望的现代都市里,我们更需要这种浸染了田野气息的爱情。

&ep;&ep;【文化常识】

&ep;&ep;意动用法及词类活用:古今汉语在词性方面没有太大改变,而两者之间的最大不同就在于词类活用。所谓词类活用,是指在古代汉语里,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,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语法功能,具备另一类次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,词类活用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:一、使动用法,指谓语动词具有“使宾语怎么样”的意思。如动词使动用法,《鸿门宴》:“项伯杀人,臣活之。”“活之”是“使之活”。二、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“认为(或以为)宾语怎么样”的意思。“意动”中的“意”,即“主观认为”,就是“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作”,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。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,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。一般可译为“认为……..”“以……..为……..”等。三、名词用如动词如,如柳宗元《黔之驴》“驴不胜怒,蹄之。”“蹄之”是“(用蹄子)踢之”的意思。四、名词用作状语,如《愚公移山》:“箕畚运于渤海之尾。”便翻译为“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”。

&ep;&ep;【相关阅读】

&ep;&ep;李煜《相见欢·无言独上西楼》;汤显祖《牡丹亭》

&ep;&ep;【原文】

&ep;&ep;子衿

&ep;&ep;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(1)。纵我不往,子宁不嗣音(2)?

&ep;&ep;青青子佩(3),悠悠我思。纵我不往,子宁不来?

&ep;&ep;挑兮达兮,在城阙兮(4)。一日不见,如三月兮。

&ep;&ep;【注释】

&ep;&ep;1子:男子的美称。衿:衣领。悠悠:忧思不断。

&ep;&ep;2纵:虽然。宁,为何。嗣(si)音:传音讯。

&ep;&ep;3佩:佩玉,指佩玉的带子。

&ep;&ep;4挑兮达兮:往来轻疾貌。城阙(què):城正门两边的门楼。

&ep;&ep;【经典原意】

&ep;&ep;你那青青的衣领,总缠绕在我的心田。虽然我不曾去找你,难道你就不会给我传音信吗?

&ep;&ep;你那青青的佩带,总缠绕在我的心房。虽然我不曾去找你,难道你不能主动来吗?

&ep;&ep;多么高兴,多么欢快啊,在这高高的城楼上见到你。一天不见你的面啊,好像已有三月之长。

&ep;&ep;【当代阐释】

&ep;&ep;丁香般结着幽怨的姑娘

&ep;&ep;爱情的缠绵更多揉合了女性的温柔在里面,这种温柔使得女性在爱恋过程中总显得缺乏了些许主动。《子衿》细微描述了一个女子在恋人久久不来后的心理变化。

&ep;&ep;青青的衣领,青青的佩带,恋爱中的女子将女性的细腻发挥到极致,男子种种衣饰都被女子深深印在脑海里,一点一滴的回味,让思念之情更加刻苦难熬。情思萦怀,望眼欲穿,可是思念的人儿仍遥遥无影,一腔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,轻轻的娇嗔,纵然我没有找你,难道你不能给我传个音信吗?即使我没有去找你,难道你自己不能来吗。钱钟书便指出:“《子衿》云:‘纵我不往,子宁不嗣音?’‘子宁不来?’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。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。”寥寥数语,勾勒出女子寓爱于怨,矜持而又渴望的矛盾心态。不仅如此,满腹幽怨的女子还假象那个人就在自己面前,轻轻的叱喝与责备将女子的娇羞描绘出来。细细读来,令人忍俊不禁。

&ep;&ep;爱恋期间的细腻是以后生活的演练。记着他或她的衣襟,记着他或她的衣带,在两人牵手走过的后半生里会一如既往地延续着。在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