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8令德:好德行。

&ep;&ep;9射(yi):厌,厌恶。

&ep;&ep;10旨酒:好酒。庶几:勉强可以。

&ep;&ep;11与:赋予。女:汝,你。

&ep;&ep;12陟(zhi):登上。析:砍。柞(zuo):树名,栎树。

&ep;&ep;13湑;茂盛。

&ep;&ep;14鲜:善。觏:见到。

&ep;&ep;15写:同“泻”,宣泄。

&ep;&ep;16仰:仰望。止:语气助词,没实在意义。景行:大路,大道。

&ep;&ep;17騑騑(fēi):排列行走。

&ep;&ep;18辔(pèi):马缰绳。

&ep;&ep;【经典原意】

&ep;&ep;车轮声格格地响着,美貌的少女要出嫁了。不饿也不渴,只是盼望会面的好消息。虽然没有什么好友,宴饮时大家也要欢乐高兴。

&ep;&ep;那片茂密的平林,野鸡成群地聚集。女子长大要出嫁了,会以美德教我。宴饮相庆赞美她,毫无厌倦地永远爱你。

&ep;&ep;虽然没有美酒,聊饮几杯。虽然没有佳肴,愿你也能吃几口。虽无美德可以赋予你,但也可载歌载舞一回。

&ep;&ep;登上那高高的山岗,砍下柞木当作薪柴。砍下柞木当薪柴,树叶多么茂盛新鲜。非常有幸能遇见你,我忧愁全无心情舒畅。

&ep;&ep;仰望高山,行走在大路上。四匹马飞驰有节奏,六根缰绳缓急如琴弦和谐。见到了新妇,我心从此得到安慰。

&ep;&ep;【当代阐释】

&ep;&ep;留住女子的四德

&ep;&ep;结束了浪漫的恋爱时光,爱情也到了成熟的季节。收拾好嫁妆,带好车马,共同步入婚姻的殿堂,迎来更加美好的时光。

&ep;&ep;新婚的车队在《车舝》中送来了新郎期盼的新娘。心情欢唱,夫妻两人相互庆贺,虽无美酒佳肴,却是情意浓浓,且歌且舞。

&ep;&ep;那美丽的新娘子到底有多美丽呢?长得如花似玉,没有描写;打扮的华丽明亮,没有描写。因为在新郎心中,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。《论语》中说:“德不孤,必有邻”。只有具备良好品德的人,才会有和顺的人际关系。新郎喜欢的便是一个贤惠善良,具有美德,能够让六辔摇动如琴弦般和谐的新娘子。所以诗里处处体现的新娘子的“令德”,而非貌美。

&ep;&ep;古代女子,终日隐身闺阁之内,修习“四德”之课,也即: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。妇德谓之品德贞顺;妇言谓之辞令娴美;妇容谓之仪态端庄;妇功谓之手艺灵巧。从内到外,言语到举动,一一为女子制定标准。

&ep;&ep;从鲁迅的小说里面,我们看到太多封建礼教吃人的故事。于是一批批仁人志士开始不断抨击这阻碍现代文明进程的黑暗律条,大有一棍子打死的期望。但历经气势汹汹的文革,直到迈入二十一世纪的现在,我们仍然看到诸如《孟子》“以德服人”这类口号,广泛地传播并被接受着。由此可见,封建的,并非都是吃人的。所谓封建,仅仅是个称谓,其中思想驳杂,良莠不齐。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家长制度以及“三从”等的确违背人性的思想随着文明的发展自然而然被抛弃掉,大浪淘沙剩下的,除了石子,还有那些闪闪发光的金子。

&ep;&ep;女子“四德”究竟是石子还是金子,仍有人在争论。不论结果如何,四德强调女人应当严守品性(其中自然包括孝顺贤惠等),讲究仪态,提倡动手劳作等等都应世世代代延续下去,毕竟,这不单单是女子的美德,更是人性的美德;不单单是某个时代的美德;更是整个人类历史的美德。

&ep;&ep;【国学故事】

&ep;&ep;东海孝妇:汉朝时,东海郡有一个孝顺的媳妇,名叫周青,奉养婆婆十分恭谨。婆婆说:“媳妇奉养我,太辛苦了!我已年老,何必吝惜剩下的年月,久累年轻人呢?”就上吊自杀了。然而她的女儿,从婆家回到娘家来后,上告到东海郡太守衙门说:“周青杀害了我母亲。”官府拘捕了孝妇周青,严刑拷打,这位孝妇不堪忍受如此对待,承认了被诬陷所罗致的罪名。当时,有位名叫于公的人当狱吏,说:“这个妇人,奉养婆婆十多年。她的孝顺,名声传播四方,必定不会杀害婆婆。”太守不听他的意见,坚持要将周青处斩。于公再三劝阻无效,只好痛哭,流着眼泪离开官府。从此,东海郡三年大旱,滴雨不降。等到原太守被撤走,新太守上任后,问于公:“为什么这地方三年都没下雨?”于公曰:“孝妇不当死,前太守枉杀之,咎当在此!”意思是:那位孝妇本来没有罪,不该判处死刑。前太守冤枉她,把她处死了,导致三年大旱。发生自然灾害的原因,就在这里。这位新任太守,立即亲自去祭奠孝妇的坟墓。并在她的墓上,设立孝节牌坊,作为表彰。天上立刻下起雨来。这一年,郡内的庄稼大丰收。无论如何,孝总是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