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我们身边需要美丽,美丽本身并没有错。“红颜祸水”观念中最无辜的就是女子。因为她们往往都是被利用者,她们因此而丧失了追求自己爱情幸福的权利,强颜欢笑,却要背负一世的骂名。吴三桂“冲冠一怒为红颜”,放清兵入关。陈圆圆并没有错,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怪罪美丽。有些女子利用自身的美丽,诱惑君王,追求地位财富,致使家国败亡。错,也不在美丽,而是在内心。

&ep;&ep;【国学故事】

&ep;&ep;落雁:汉元帝在位期间,南北交兵,边界不得安静。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,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,以保两国永远和好。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,昭君告别了故土,登程北去。一路上,马嘶雁鸣,撕裂她的心肝;悲切之感,使她心绪难平。她在坐骑之上,拨动琴弦,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。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,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,凄美动人,惊艳绝伦,竟然忘记摆动翅膀,跌落地下。从此,昭君就得来“落雁”的代称。

&ep;&ep;【文化常识】

&ep;&ep;中国古代四大美女:西施、王昭君、貂蝉、杨玉环,其中西施居首,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。四大美女享有“闭月羞花之貌,沉鱼尽雁之容”。“闭月、羞花、沉鱼、落雁”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。“闭月”,是述说貂婵拜月的故事。“羞花”,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。“沉鱼”,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。“落雁”,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。

&ep;&ep;【相关阅读】

&ep;&ep;马致远《汉宫秋》;古希腊《伊利亚特》

&ep;&ep;2、《叔于田》:鸟美在羽翼,人美在何处?

&ep;&ep;【原文】

&ep;&ep;叔于田

&ep;&ep;叔于田(1),巷无居人。岂无居人?不如叔也,洵美且仁(2)。

&ep;&ep;叔于狩(3),巷无饮酒。岂无饮酒,不如叔也,洵美且好。

&ep;&ep;叔适野(4),巷无服马(5)。岂无服马?不如叔也,洵美且武。

&ep;&ep;【注释】

&ep;&ep;1叔:排行老三。兄弟排序为伯、仲、叔、季。于:往。田:田猎。

&ep;&ep;2洵:实在,确实。仁:仁爱。

&ep;&ep;3狩:冬猎。

&ep;&ep;4适:往。野:郊外。

&ep;&ep;5服马:驾马。武:勇敢英武

&ep;&ep;【经典原意】

&ep;&ep;三哥外出去打猎,大街小巷空无一人。难道真是空无一人?是因那些人不如三哥,他非常英俊而又仁爱。

&ep;&ep;三哥外出去冬猎,大街小巷没人去饮酒。难道真是没人饮酒?是因那些人不如三哥,他非常英俊而又美好

&ep;&ep;三哥到田野去打猎,大街小巷没人驾车马。难道真没人驾车马?是因那些人不如三哥,他非常英俊而又威武。

&ep;&ep;【当代阐释】

&ep;&ep;鸟美在羽翼,人美在何处?

&ep;&ep;美与美丽是两个概念

&ep;&ep;美丽是对外在表象的描写,美是对整体内涵精神的概括升华。

&ep;&ep;《叔于田》中的男子俊逸潇洒,可以称得上美丽。但诗歌并不着重表现这点,而在于表现其中男子的美。

&ep;&ep;秀美外表下,美是仁爱。每个人都依靠爱心而存在。当我们付出温暖的爱时,我们也得到对方的爱。心灵维系着彼此的关系与距离。有的人活着,是因为生命躯体的存在,但他死了,他没有仁爱之心,他的心灵孤零零地存在另一个世界。有的人虽然肉体已经死去,远离了我们,但他的仁爱,却让我们永远怀念、永远感动,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。仁爱之心是最值得赞美的人性。它超越地域、国家、民族、肤色,支撑起人类的存在。

&ep;&ep;佛说,众生扰扰,其苦无量,我要成为天,成为地,成为旱天的雨,成为漂渡者的筏,饥饿者的食,干渴者的水,寒冷者的衣裳,炎热者的凉风,成为疾病者的医生,黑暗中的灯光。这是无所不能的佛。作为弱小的人类个体,我们不可能让自己的爱心惠泽每一个需要的人。但我们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力量,帮助身边能够帮助到的人。烛光虽弱,但也要燃烧出一分光明。

&ep;&ep;美还是威武。这是在当时特定年代的审美标准。人要存在下去,就必须要打败凶猛的野兽、侵犯的敌人。如此以来,身强体壮,武艺高强,成为一种人人希望的理想,成为一种美。它可以保卫自己的家族、国家,让人们过上安定祥和的生活。这是基于现实理想的美。同时,威武还可以表现出孔武有力、英勇剽悍的男子气概,让人们领略雄壮的男性美。如果是女子,则会强调女子的柔美。这是基于性别不同的美。

&ep;&ep;虽然现在我们不再迫切需要武艺来卫护人们的利益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