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但十三岁的小郎在试着分析朝局,在揣摩圣意,虽然想法比较粗糙,却也是直击了最关键的地方……这就比较令程五老爷意外和惊喜了。

&ep;&ep;会读书的,程五老爷不是很稀罕,南仪程氏哪里缺读书人,就是程氏子弟自己不行,有南仪书院在,程氏也能培养出孟怀谨那样的人才!

&ep;&ep;但有政治敏感性,程五老爷就比较稀罕了。

&ep;&ep;程卿若是六房的孩子,从小耳濡目染能说出这样一番话他不奇怪,程卿偏偏是程知远的儿子,程知远自己就是头倔驴,哪会教程卿这些……所以这孩子是自己琢磨的,是天生的,真是不易!

&ep;&ep;程五老爷态度变了,本来是他坐在案桌后,程卿站着说话,现在邀程卿也坐下回话,还让人给程卿上茶。

&ep;&ep;“早慧早熟不一定是好事,你这孩子思虑重,为了你父亲的案子没少操心。原本看你年纪小,有些事不适合告诉你,既然你自己能想到,现在我便考校你一番。假如此案真的想你所说,因涉及到天子重视之人才搁置,你六叔爷想替你父亲辩解又恐触怒天子,你又待如何?”

&ep;&ep;什么叫假如案子像她所说,五老爷这话,分明是承认了她的猜测。

&ep;&ep;能不能让五老爷重视她,认可她的价值,就看她接下来的答案了!

&ep;&ep;答得不好,以后程知远的案子,族里再不会听她的意见。

&ep;&ep;答得好,她就有资格参与其中,了解案子最新动态,甚至亲手为程知远翻案。

&ep;&ep;程卿正襟危坐:

&ep;&ep;“叔爷,天子的看重分几种,情况不同,应对的方式也不同。”

&ep;&ep;——所以究竟是爱重,是敬重,还是忌惮?

&ep;&ep;第29章:表忠心都要讲资格的!

&ep;&ep;程五老爷既然存了考校的心思,故意不把情况说明白。

&ep;&ep;程卿只能将三种情况都分析一遍。

&ep;&ep;第一是爱重,天子的宠爱是双刃剑,不管是宠妃还是天家子嗣,平日里得了多少宠爱就会遭受多少嫉妒,连这么大的赈灾银贪墨案天子都要顶着压力庇护,旁人恐怕真是要嫉妒的发疯!

&ep;&ep;是嫉妒,也是利益相关,天子只有一个,宠爱少部分人就会冷落大部分人。

&ep;&ep;“天子若偏宠包庇,后宫和朝堂都难安稳,六叔爷都不必冲在最前面,可等待合适的时机顺势而为。”

&ep;&ep;程卿话说的委婉,意思表达的很清晰明白,叫其他人冲在前面,京城的六老爷跟在后面捡漏。不管天子想偏袒谁,朝中大佬又如何与天子较劲,程六老爷谁都不用得罪,寻机把程知远身上的污名洗干净就行。

&ep;&ep;程五老爷的山羊胡轻轻颤动。

&ep;&ep;这真是程知远的儿子?

&ep;&ep;“若是敬重,你又当如何!”

&ep;&ep;“若是敬重——叔爷,我的建议和爱重一样,我们程氏在朝为官的人不少,却无人入阁,帮不了六叔爷更进一步,也不能拖六叔爷的后腿,不能把我父亲和赈灾银贪墨案捆绑在一起,我们程氏不至于要因此和任何人对立。”

&ep;&ep;程六老爷想不想入内阁?

&ep;&ep;肯定是想的。

&ep;&ep;大魏类明,没有宰相一职,宰相的权利就被内阁瓜分了,内阁是帮助天子处理政务的机构,也是分薄天子权柄的机构。天子倚重内阁大臣又防备内阁专权,大魏建立一百多年,历代天子和内阁时常相争——可以这么说,整个大魏朝的官员都以入内阁为奋斗目标,权力大荣誉高,程六老爷在京城当着二品官,不想入阁才怪呢!

&ep;&ep;程卿相信族里会给程知远脱罪,程知远是六老爷的堂侄,侄子摊上这种罪名,六老爷颜面无光不说,保不定哪天还被竞争对手把这事儿挖出来恶心六老爷,扯六老爷的后腿。

&ep;&ep;但如果为程知远洗清罪名需要六老爷去和其他大佬对立,程卿觉得六老爷不会愿意。

&ep;&ep;是堂侄又不是亲儿子,六老爷也要衡量代价的,代价若是太高昂,干嘛那么拼呀?

&ep;&ep;就算是亲儿子,也比不上六老爷自己的前途重要。

&ep;&ep;儿子没了可以再生,六老爷自己的前途受挫,整个南仪程氏的发展都要受重创!

&ep;&ep;人最重要就是看清自己的份量,程知远对程卿一家来说很重要,对整个南仪程氏来说就不算什么啦。

&ep;&ep;程卿没有不忿,程知远当年任性离开南仪,放弃了继续考进士,蹉跎多年就当了个七品知县,这些年本也没给南仪程氏创造利益,南仪程氏凭什么为程知远赌上一切?

&ep;&ep;程卿就是足够清醒,才想和程五老爷彻谈一番。

&ep;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