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陆临仍旧一副木然的样子,宗如意说的话他丝毫没有听进去,也并不当回事。远瓷便冷言冷语地说:“公主要我做的事,我已做了,眼下公主完成了秦君的吩咐,我也不负公主之命,带谁出来便是我的自由。”

&ep;&ep;“你疯了!”宗如意压低声音骂道:“南楚如今必定掘地三尺也要将他找出来,你大摇大摆带他出来,莫非还想让他回秦国不成?”

&ep;&ep;“那是我的事,不劳公主费心。”

&ep;&ep;马车并未向北走,反倒朝着反方向行去,这一路毕竟漫长,宗如意少不得远瓷的保护,只得服软,问道:“接下来咱们去哪儿?”

&ep;&ep;“公主不是问了千百遍了?”远瓷语调冷冷的,“借道蛮夷,自西南返回秦国。”

&ep;&ep;宗如意还没说话,一直沉默不语的陆临却突然“哇”的一声,呕出一大口鲜血,斑斑点点溅在马车车厢内。

&ep;&ep;“公子!”远瓷慌忙停下马车,拉过陆临的手腕。

&ep;&ep;陆临脉象沉细迟涩,含混杂乱,情况极为不好,他几日之内受到诸多打击,即便远瓷不甘心承认,却依然要承认,陆临刺了周崇慕一剑,亦是给了他自己一剑,伤人伤己,此刻终于撑不住了。

&ep;&ep;陆临的情况必定是要精心细养的,可在南楚境内,他们仍是一群亡命之徒,别说调养,哪怕是逃离此地,都少不得流血。

&ep;&ep;远瓷正左右为难,陆临却低声开口了:“我没事,继续走吧。如果走不了,就把我扔在这儿吧,别为了我,耽误了你们的大事。”

&ep;&ep;陆临一副了无生趣的模样,竟是自己也不想再活了,远瓷不便在荒郊野外劝说他,只能恨恨地驾着马车一路南行。

&ep;&ep;蛮夷部族距京城近千里,他们原本的打算是借道蛮夷,北上途径孤绝山主峰所在的高原地区,再绕道胡族与北秦的争议搁置区,返回北秦。

&ep;&ep;蛮夷虽早已归顺南楚,但毕竟是番邦部族,与南楚各种风俗都极为不同,甚至语言交流上都困难重重。原本远瓷以为,这一路虽然遥远漫长,却比纵向穿过整个南楚要可靠得多。可眼下陆临如此孱弱,怕是禁不起这一路辛苦跋涉了。

&ep;&ep;左思右想,远瓷始终不能放心前行,陆临是心病不错,可调理根基也不是简单事,需得养好了再上路。

&ep;&ep;他这样想着,就准备同宗如意商量,暂时寻个落脚之处,请秦国派人将宗如意接回去,远瓷带陆临留在当地疗伤。

&ep;&ep;宗如意尚未发表意见,陆临就拒绝了,他坚持不肯多做停留,仿佛身后有千万洪水猛兽似的,催着远瓷前行。

&ep;&ep;远瓷第一次见到陆临的时候,陆临并不是这副模样。他早就听说名扬天下的少年天才林鹭如何如何惊才绝艳,真正见到的时候却只有一个感觉,世人将他传的神乎其神,怎么却没有一个人说说他究竟如何漂亮呢?

&ep;&ep;眼下陆临脸上再看不到一丝一毫曾经的美貌,他憔悴而衰败。周崇慕彻底抽走了他的灵魂,有时远瓷觉得,陆临虽还活着,可心已经全然死了。

&ep;&ep;他还记得他第一次见到陆临,那时陆临已与周崇慕感情甚笃,好的旁人谁也插不进去,他们是东一大师的爱徒,远瓷的师父才是东一大师的万千徒弟之一,论起辈分,远瓷还要喊他们一声师叔。

&ep;&ep;远瓷的师父带了自己最得意的徒弟远瓷前来探望师父,兴致勃勃要与师父的关门弟子比剑。东一大师点了陆临上场,陆临的流光平素不过做做样子,可他毕竟经由东一大师亲手指点,竟也不输远瓷。

&ep;&ep;远瓷比陆临大好几岁,他的师父是剑客,他也是剑客,一生最亲密的就是剑。可陆临只是一个稚嫩孩童,不输,就已经输了。

&ep;&ep;东一大师亲昵地招手让陆临过去,指点了他几处比试时的失误,又指点了远瓷的师父,说他年轻时便心高气盛,眼下仍是这个毛病云云。

&ep;&ep;陆临乖巧地站在一旁擦剑,周崇慕就围在陆临身边给他擦汗。

&ep;&ep;远瓷觉得这一幕刺眼极了。

&ep;&ep;后来他被北秦皇室招安,乱世里的剑客侠客,没有孤身成名的,需得借助复杂的力量支持,果然,他成了北秦赫赫有名的剑客。陆临仓皇来到北秦京城的时候,他在宫门用剑拦住了他的去路。

&ep;&ep;他一眼认出了陆临。陆临长得这样好看,这些年他始终未曾忘记。他尽量将自己的语气放得平和:“这位公子,您是何人,怎能擅闯国君宫殿。”

&ep;&ep;陆临冷冷地撇他一眼,自胸口取出一封信,在远瓷眼前闪了一眼:“南楚林鹭,国君写了亲笔信于我,你怎敢阻拦!”

&ep;&ep;远瓷捕捉到信封上的国君私印,他收了剑,默默地退开半步,让陆临进殿。

&ep;&ep;他不记得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