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“真有一个小田庄?”

&ep;&ep;“叔爷给我看了地契,上面写着我的名字,自是不假。一个百亩小庄的出产,应足够我们一家日常用度,母亲和姐姐们也不用日日不停歇做绣活了!”

&ep;&ep;靠绣活挣钱哪是容易的,针扎手指还是小事,主要是很伤眼,那些专业的绣娘年轻时飞针走线,一到中年眼睛就不行了,还会落下腰椎、颈椎方面的病痛。

&ep;&ep;柳氏很是欢喜,“南仪县山多水多,可以耕种的田地少,捧着银子都不一定能买到地,何况是一百亩的田庄,小郎,这田庄就是你的依靠……”

&ep;&ep;柳氏的欢喜不掺假。

&ep;&ep;三个女儿的出路可能不算好,却也是有的,找到老实可靠的夫婿下半辈子就有了依靠,为夫家生儿育女,将来自有儿孙孝顺。

&ep;&ep;唯有程卿女扮男装,既不能嫁人,也不能娶妻生子,若科考这条路走不通,程卿将来可怎么办呀?

&ep;&ep;有了百亩田庄,柳氏的担心落下大半,程卿读书不通,还能回乡下当个小地主,靠着田庄的出产可能过不上富裕生活,至少饿不死!

&ep;&ep;三娘子大笑,“偷鸡不成蚀把米,老宅那边真是活该!”

&ep;&ep;一家子都不觉得朱氏赔银子有什么不对,这是时下的风气,普通老百姓把官司打到衙门,一些不轻不重的罪也是罚银结案。

&ep;&ep;用嘴巴劝导教育根本是浪费时间,还是罚银叫人心痛。

&ep;&ep;百亩田庄的产出能改善家中窘迫,再一想买田庄的银子还是朱氏掏的,程卿一家人的愉悦感是翻倍的。

&ep;&ep;程卿说自己把田庄托付给了五房照看,柳氏夸程卿做得对:

&ep;&ep;“你叔爷和叔祖母不会占这点便宜,田庄由他们照看,也免得老宅派人捣乱!”

&ep;&ep;生活真是磨砺人呀,一向只会抹眼泪的柳氏都有了盘算,程卿高兴母亲有这样的进步,考入书院又天降横财,今天可真是双喜临门,晚上柳氏多做了几个菜,一家人其乐融融吃了一顿,都感觉日子很有奔头。

&ep;&ep;至于五房能不能约束住老宅那边不继续找麻烦,程卿说担心无用,该来的既逃不掉就勇敢面对。

&ep;&ep;老宅找麻烦不是迫在眉睫,第二天柳氏的注意力就被另一件事吸走了,连程卿名下多了个小田庄都难以纾解柳氏的焦虑——

&ep;&ep;“你说什么,晚上要住在书院?”

&ep;&ep;“母亲,我既考入书院,自然要遵守书院的规矩,除了甲字班的师兄们可以自由安排,其他学生平日里都住在山上。”

&ep;&ep;甲字班的师兄是有举人功名的,既已中举,难免会有各种应酬交际,书院对他们管理比较松散,并不强求甲字班的学生住在山上,甚至连上课时间都可以自行调整。

&ep;&ep;但乙、丙、丁三字班,据程卿所知没有人享受特例,大家都遵守着书院的这条规定。

&ep;&ep;山下的世界很精彩,南仪县有青楼,有赌坊……书院若是管理不严格,也不会令人趋之若鹜。

&ep;&ep;这些道理柳氏不是听不懂。

&ep;&ep;可、可程卿的情况不一样呀,和一群男学生白天共处一室就罢了,晚上还要同睡一寝?

&ep;&ep;不行,绝对不行!

&ep;&ep;柳氏脸上全是焦急,程卿无比冷静:“母亲不要怕我在山上吃苦,自我下定决心要科考,就决定要克服一切困难。”

&ep;&ep;程卿就当男女合租了,是挺不方便的,但这都是小事啊,反正她也没想过要嫁人,不在乎什么名节。

&ep;&ep;女扮男装这件事,程卿是打算隐瞒一辈子的。

&ep;&ep;柳氏肩膀颤动,最终抱着程卿大哭一场。

&ep;&ep;大娘子不懂柳氏难受的原因,私下里对两个妹妹说道,“书院离县城也不算远,月假和季休时小郎都能回家,这么近的距离母亲都舍不得,将来小郎还要进京赶考,岂不是更……唉!”

&ep;&ep;——惯子如杀子,母亲对小郎太溺爱了,幸好小郎自己有主见!

&ep;&ep;第31章:道歉和孤立!

&ep;&ep;换洗衣服,被褥洁具,零零碎碎也装了几个箱笼。

&ep;&ep;五房那边打发了两个小厮来给程卿搬东西,程卿没拒绝。

&ep;&ep;她这身子的确单薄,风稍微大点都要被吹跑,真正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!

&ep;&ep;柳氏不能靠一己之力让书院修改规矩,临出门前千叮万嘱,又给程卿带了二十两银子,生怕程卿在书院里没钱用。

&ep;&ep;程卿也没推辞。

&ep;&ep;程氏子弟只要能考入书院就不用出束脩,但在书院求学是要交伙食费的,学生可以选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